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融资类集合信托规模急缩

上半年成立规模同比下降超五成

发布时间:2021-07-13 10:20:54    作者: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记者 樊融杰

近日,用益信托发布了《集合资金信托市场分析报告(2021年6月)》(以下简称《报告》)。根据用益信托在今年1月-6月发布的集合信托月度分析报告显示,融资类集合信托规模在今年上半年同比快速下降,集合信托中投向房地产、基础产业的规模也同比有所下降。

6月融资类信托规模低于600亿元

根据用益信托提供的数据显示,在2021年上半年成立的集合信托中融资类信托规模呈波动式下降。2021年1月,市场上成立的融资类集合信托规模为707.49亿元;2月-3月,该种类集合信托成立规模均降至600亿元之下;而在今年4月-5月,该数值则变化为635.35亿元和605.55亿元。6月融资类集合信托的成立规模再次低于600亿元。

今年上半年,市场上成立的融资类信托规模共计3660.83亿元,而在2020年1月-6月,融资类信托规模却达7664.13亿元,融资类集合信托规模在上半年同比下降了52.23%。

《报告》认为,融资类业务压降是严监管环境之下信托行业的大势所趋。从2020年初的信托年度工作会议要求压降1万亿元具有影子银行特征的融资类信托业务,到2020年5月份公布的《信托公司资金信托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首次引入非标比例限制,融资类业务的压降日渐紧迫。

在融资类业务被压降的大背景之下,投资类集合信托的规模则快速上升。

记者统计发现,2020年上半年投资类集合信托的规模为2546.52亿元,而2021年该数值变动为4305.87亿元,同比增长了69.09%。

用益信托认为,2020年下半年至今,股权投资类信托产品的成立规模有了较为明显的上升,在集合信托市场逐渐站稳脚跟。目前来看,房地产类信托产品是股权投资类业务发展最快的领域,一方面是监管层对其余形式的房地产类产品的合规要求限制,另一方面“三道红线”之下房企融资需求出现明显转向,主要体现在减少有息负债比重,增加权益类融资规模。

平均收益率仍处下降趋势

根据用益信托提供数据显示,今年6月集合信托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为6.74%,与5月同时点相比减少0.11个百分点。今年以来,集合信托平均收益率整体处于下降态势。

2020年上半年,集合信托平均收益率从8.01%下降至7.29%。相比而言,今年上半年其收益率下滑程度则相对平缓。

用益信托判断,2018年以来集合信托产品的收益下行趋势尚未完结,目前处于缓慢下行通道。有三方面因素支持收益率继续下行。

一是宏观经济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影响。2021年上半年国内货币政策保持稳健,流动性整体并不紧张,加上央行对于实体企业融资成本下行的政策指引和近期“降准”,无疑再次引燃了流动性宽松的预期。集合信托产品的平均收益预期很难出现大幅上升的情况。

二是资产荒的影响。防风险依旧是信托行业2021年主要工作目标之一。新冠疫情后的经济复苏主要体现在部分行业,经济增长放缓的趋势仍在,而信托公司在寻求项目仍偏重于房地产和基础产业,工商企业领域的展业依旧有限。在监管层对特定领域的重点关注之后,加上信托公司的目前展业本身偏谨慎,展业空间上受到限制。

三是行业转型的影响。首先是传统非标业务受限,高收益产品青黄不接,相当部分融资类产品的收益目前降至“7”以下。其次是标品信托、股权投资类信托产品和非标转标形式的产品数量增加。其中,固定收益类的标品信托的平均收益相对较低;而非标转标多通过资产证券化、认购私募债等方式进行,流程拉长,成本增加。业务转型对信托产品的收益走势产生较为明显的影响。

投向基础产业规模同比下降48%

记者根据数据统计发现,2021年上半年集合信托投向基础产业规模为1403.57亿元,同比降低了48.52%。

《报告》认为,基础产业类信托产品的发展依赖于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一是信托行业融资类业务压降产生的不利影响。融资类业务额度有限,除了传统的贷款和应收款形式的产品外,基础产业信托需要转型向投资类业务发展,如投资城投公司的非公开发行公司债券、票据、定向债务融资工具等。为规避监管,与传统的业务模式相比,业务链条更长,成本也相对更高。二是宏观政策的驱动。中央对地方政府债务的清理再度提上日程,基础产业类信托业务展业的合规要求提高,对展业有一定的不利。

除了投向基础产业的集合信托资金减少外,投向房地产资金也有所降低。

2021年上半年集合信托投向房地产规模为2493.57亿元,同比降低了13.67%。

用益信托认为,从监管层对房地产信托的政策收紧情况来看,本质是防止房地产市场的风险向金融机构蔓延,重点关注的业务是地产项目的前融和拿地问题,着力解决房地产企业的高杠杆问题,因此对融资类和“名股实债”的房地产信托业务进行了强有力的管制措施,房地产信托产品的新增规模大幅下滑。

二季度违约事件少于去年同期

近年来,部分信托产品存在的风险开始暴露。信托产品违约成为许多业内人士关注的重点。

根据记者统计,今年4至6月份,信托违约次数共计发生51起,涉及金额总计超过187.06亿元。而在去年同期,信托违约次数共计发生97起,涉及金额总计超过430亿元。2021年二季度信托违约规模同比下降56.49%。

根据用益信托统计,在2020年二季度信托违约风险事件中,工商企业风险违约处于高位,共计53笔,累计金额314.4亿元。

相比2020年,2021年工商企业不再是违约的重灾区。在今年二季度,金融与房地产成为信托产品违约的主阵地。其中金融领域,信托产品违约27起,涉及金额87.06亿元;房地产领域违约11起,涉及73.58亿元。


融资类集合信托规模急缩

上半年成立规模同比下降超五成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时间:2021-07-13

□记者 樊融杰

近日,用益信托发布了《集合资金信托市场分析报告(2021年6月)》(以下简称《报告》)。根据用益信托在今年1月-6月发布的集合信托月度分析报告显示,融资类集合信托规模在今年上半年同比快速下降,集合信托中投向房地产、基础产业的规模也同比有所下降。

6月融资类信托规模低于600亿元

根据用益信托提供的数据显示,在2021年上半年成立的集合信托中融资类信托规模呈波动式下降。2021年1月,市场上成立的融资类集合信托规模为707.49亿元;2月-3月,该种类集合信托成立规模均降至600亿元之下;而在今年4月-5月,该数值则变化为635.35亿元和605.55亿元。6月融资类集合信托的成立规模再次低于600亿元。

今年上半年,市场上成立的融资类信托规模共计3660.83亿元,而在2020年1月-6月,融资类信托规模却达7664.13亿元,融资类集合信托规模在上半年同比下降了52.23%。

《报告》认为,融资类业务压降是严监管环境之下信托行业的大势所趋。从2020年初的信托年度工作会议要求压降1万亿元具有影子银行特征的融资类信托业务,到2020年5月份公布的《信托公司资金信托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首次引入非标比例限制,融资类业务的压降日渐紧迫。

在融资类业务被压降的大背景之下,投资类集合信托的规模则快速上升。

记者统计发现,2020年上半年投资类集合信托的规模为2546.52亿元,而2021年该数值变动为4305.87亿元,同比增长了69.09%。

用益信托认为,2020年下半年至今,股权投资类信托产品的成立规模有了较为明显的上升,在集合信托市场逐渐站稳脚跟。目前来看,房地产类信托产品是股权投资类业务发展最快的领域,一方面是监管层对其余形式的房地产类产品的合规要求限制,另一方面“三道红线”之下房企融资需求出现明显转向,主要体现在减少有息负债比重,增加权益类融资规模。

平均收益率仍处下降趋势

根据用益信托提供数据显示,今年6月集合信托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为6.74%,与5月同时点相比减少0.11个百分点。今年以来,集合信托平均收益率整体处于下降态势。

2020年上半年,集合信托平均收益率从8.01%下降至7.29%。相比而言,今年上半年其收益率下滑程度则相对平缓。

用益信托判断,2018年以来集合信托产品的收益下行趋势尚未完结,目前处于缓慢下行通道。有三方面因素支持收益率继续下行。

一是宏观经济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影响。2021年上半年国内货币政策保持稳健,流动性整体并不紧张,加上央行对于实体企业融资成本下行的政策指引和近期“降准”,无疑再次引燃了流动性宽松的预期。集合信托产品的平均收益预期很难出现大幅上升的情况。

二是资产荒的影响。防风险依旧是信托行业2021年主要工作目标之一。新冠疫情后的经济复苏主要体现在部分行业,经济增长放缓的趋势仍在,而信托公司在寻求项目仍偏重于房地产和基础产业,工商企业领域的展业依旧有限。在监管层对特定领域的重点关注之后,加上信托公司的目前展业本身偏谨慎,展业空间上受到限制。

三是行业转型的影响。首先是传统非标业务受限,高收益产品青黄不接,相当部分融资类产品的收益目前降至“7”以下。其次是标品信托、股权投资类信托产品和非标转标形式的产品数量增加。其中,固定收益类的标品信托的平均收益相对较低;而非标转标多通过资产证券化、认购私募债等方式进行,流程拉长,成本增加。业务转型对信托产品的收益走势产生较为明显的影响。

投向基础产业规模同比下降48%

记者根据数据统计发现,2021年上半年集合信托投向基础产业规模为1403.57亿元,同比降低了48.52%。

《报告》认为,基础产业类信托产品的发展依赖于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一是信托行业融资类业务压降产生的不利影响。融资类业务额度有限,除了传统的贷款和应收款形式的产品外,基础产业信托需要转型向投资类业务发展,如投资城投公司的非公开发行公司债券、票据、定向债务融资工具等。为规避监管,与传统的业务模式相比,业务链条更长,成本也相对更高。二是宏观政策的驱动。中央对地方政府债务的清理再度提上日程,基础产业类信托业务展业的合规要求提高,对展业有一定的不利。

除了投向基础产业的集合信托资金减少外,投向房地产资金也有所降低。

2021年上半年集合信托投向房地产规模为2493.57亿元,同比降低了13.67%。

用益信托认为,从监管层对房地产信托的政策收紧情况来看,本质是防止房地产市场的风险向金融机构蔓延,重点关注的业务是地产项目的前融和拿地问题,着力解决房地产企业的高杠杆问题,因此对融资类和“名股实债”的房地产信托业务进行了强有力的管制措施,房地产信托产品的新增规模大幅下滑。

二季度违约事件少于去年同期

近年来,部分信托产品存在的风险开始暴露。信托产品违约成为许多业内人士关注的重点。

根据记者统计,今年4至6月份,信托违约次数共计发生51起,涉及金额总计超过187.06亿元。而在去年同期,信托违约次数共计发生97起,涉及金额总计超过430亿元。2021年二季度信托违约规模同比下降56.49%。

根据用益信托统计,在2020年二季度信托违约风险事件中,工商企业风险违约处于高位,共计53笔,累计金额314.4亿元。

相比2020年,2021年工商企业不再是违约的重灾区。在今年二季度,金融与房地产成为信托产品违约的主阵地。其中金融领域,信托产品违约27起,涉及金额87.06亿元;房地产领域违约11起,涉及73.58亿元。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