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扩大跨境保险业务合作

共建中国—东盟保险新发展格局

发布时间:2021-09-09 08:44:57    作者: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记者 朱艳霞

自2020年以来,东盟成为我国最大的对外贸易伙伴。保险业在中国—东盟合作框架下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全球变局下区域保险市场有哪些发展趋势,我国跨境保险业务又该如何发展?

9月8日,第6届中国—东盟保险合作与发展论坛在广西南宁举办。该论坛主题为“全球大变局下中国东盟保险合作与开放”,论坛由中国银保监会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

“中国保险业将坚定不移地推进对外开放。”银保监会副部长级干部于学军在论坛上表示,银保监会将研究出台新的保险业开放措施,进一步放宽准入条件、优化监管规则、改善营商环境,吸引具有专业特色的优质外资进入中国市场。

开放合作是共识

以开放、合作、共赢的精神共谋发展已成为中国—东盟保险业的共识。

于学军指出,在中国—东盟合作框架下,保险业合作空间广阔,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在交流合作方面提升质效。下一步,保险合作与发展论坛将营造各方合作的良好环境,逐步增加具体的合作议题,积极服务好中国—东盟保险业共赢发展。

二是在规则层面打开新局。在中国—东盟保险业合作框架下,建立更加科学公平、反映新兴市场诉求的国际保险监管规则成为各方共识。下一步,将继续加强中国—东盟合作框架下保险业务规则方面的设计和创新,以服务保险业务开展为导向,不断出台更加符合新兴市场和业务实践的新规则,营造有利于不同国家和地区保险业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金融营商环境。

三是在机构层面扩大合作。当前广西积极发挥区域优势,通过强化要素集聚和基础设施建设,吸引一大批保险机构到广西设立中后台基地、面向东盟的区域总部和业务中心,初步形成了区域性涉外金融保险服务基地。下一步,银保监会将积极推动与东盟国家签署保险业监管合作谅解备忘录,既支持国内保险机构“走出去”,依法合规提供优质服务,也支持境外保险机构“走进来”,优化国内保险市场体系并推动中国—东盟区域内保险机构开展更多务实业务合作。

四是在产品层面创新联动。将保险纳入抗疫合作工具箱,推广疫苗保险、扩充保险责任、优化跨境赔付及医疗服务、支持抗疫物资稳产保供,通过产品创新不断提升保险业服务水平。进一步加大绿色保险、普惠保险、科技保险合作,扩大跨境车险、跨境人身保险试点规模,完善出口信用保险、航运保险保障,创新保险资金落地支持方式,服务中国—东盟经贸和人员往来。

广西作为面向东盟的开放前沿,通过保险业开放合作促进各领域的开放发展至关重要。

论坛上,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常务副主席秦如培倡议,综合运用财政、税收等激励政策,为东盟国家和地区保险机构到广西开设分支机构创造有利条件。支持国内保险机构以广西为支点,全面拓展面向东盟的保险业务。创新跨境保险服务平台,升级现有跨境保险服务点,继续设立面向东盟的保险产品与技术创新孵化基地、保险共性技术实验室等行业基础性平台,推动保险成果共享。

“应对亚洲气候和灾害风险是我们合作的优先领域。”新加坡金融管理局中国区首席代表张育龙表示,在世界自然灾害的影响中,亚洲是受影响比较严重的地方,但保险渗透率非常低,去年在亚洲发生的损失中只有12%能够得到保障,发达市场可以覆盖高达76%的损失。建议在各国之间建立更强大的跨境公共行业以及私人行业的伙伴关系,加强政府、行业、学术界整体能力,以部署更有效和拓展性的灾害融资解决方案。

韩国金融监督院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金日泰表示,为了克服保险业面临的全球风险,应汇聚思想、经验和智慧,提高保险监管标准,并且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框架之下加强绿色保险、普惠保险等方面的合作。

机遇与挑战并存

作为国家对外开放战略实施的重要参与者和践行者,中国保险企业要主动把握对外开放战略实施带来的机遇。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员王是业表示,在RCEP框架下,我国和其他14个缔约方作出了较高的开放承诺,将有效推动我国保险业的开放发展。一是显著降低国际市场准入障碍。二是将有利于我们国家保险企业“走出去”服务保险市场,特别是东盟国家的保险市场。三是推动我国企业“走出去”,直接面对行业的竞争和挑战。四是提升我国保险企业海外投资的便利化。

“东盟国家保险市场的发展潜力巨大。”中国太平副总经理李可东称,瑞士再保险的统计数据显示,在全球疫情冲击下,2020年,新加坡、泰国、印度尼西亚、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等东盟六国总保费收入1151亿美元,仍保持了2.47%的增长,高出全球平均水平两个百分点,是新兴市场中为数不多保持增长的地区,东盟保险市场在后疫情时代将具备极大的发展潜力。

李可东认为,中国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将首先惠及东盟各国。中国保险企业要加快开拓东盟市场,积极创新保险产品服务,参与跨境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科技能力和数字化水平建设,服务东盟国家经济社会稳定。

事实上,我国保险业在东盟国家既有良好的发展机遇,也会面临不少挑战。在王是业看来,中国保险企业在东盟国家开展业务面临四大风险:一是国别风险,在东盟国家投资,总体风险是上升的;二是保险公司自身的风险;三是数据及信息采集和传输的风险;四是绿色发展和碳排放的相关风险。

提升跨境业务能力

保险业聚焦东盟对外开放,应不断提升跨境保险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

从业务结构来看,目前面向东盟的跨境险种主要是出口信用保险、货物运输保险、出入境人员意外险、关税履约保证保险、跨境车辆保险。

“广西跨境保险业务存在风险覆盖面不足的问题。”北部湾财险副总裁王树军介绍,2019年,广西出口总额近2600亿元,但出口信用保险保障只有12%;东兴、凭祥出入境旅客超过1500万人次,但购买出境旅游意外险的人数不足1%;跨境车辆保险仍主要以边境口岸间的短途运输为主,陆地长途运输和海洋运输的覆盖面很小。

王树军认为,应进一步打造跨境保险交流与合作体。成立广西跨境保险联盟,统一与东盟国家保险企业签订保险技术服务协议,降低单一保险主体的成本和风险。还要加强跨境保险产品和服务创新。例如,把握跨境电商日渐普及的机遇,开发相应跨境电商产品,利用中南半岛世界谷仓的优势,探索开发跨境农业替代种植保险等。

国富人寿总裁储良表示,跨境人身险方面,重点客户人群主要包括境外务工人员、留学生、游客、商务人士等。应以意外险为突破口,综合推动医疗、中高端医疗、海外医疗险、紧急救援医疗险等多元化产品发展。

“对于出入境人员,除保险产品之外,还需要与保险紧密衔接的增值服务。在保险产品中融入配套的涵盖工作、生活、医疗、健康等相关服务,才是最适合最恰当的跨境保险。”储良说。


扩大跨境保险业务合作

共建中国—东盟保险新发展格局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时间:2021-09-09

□记者 朱艳霞

自2020年以来,东盟成为我国最大的对外贸易伙伴。保险业在中国—东盟合作框架下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全球变局下区域保险市场有哪些发展趋势,我国跨境保险业务又该如何发展?

9月8日,第6届中国—东盟保险合作与发展论坛在广西南宁举办。该论坛主题为“全球大变局下中国东盟保险合作与开放”,论坛由中国银保监会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

“中国保险业将坚定不移地推进对外开放。”银保监会副部长级干部于学军在论坛上表示,银保监会将研究出台新的保险业开放措施,进一步放宽准入条件、优化监管规则、改善营商环境,吸引具有专业特色的优质外资进入中国市场。

开放合作是共识

以开放、合作、共赢的精神共谋发展已成为中国—东盟保险业的共识。

于学军指出,在中国—东盟合作框架下,保险业合作空间广阔,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在交流合作方面提升质效。下一步,保险合作与发展论坛将营造各方合作的良好环境,逐步增加具体的合作议题,积极服务好中国—东盟保险业共赢发展。

二是在规则层面打开新局。在中国—东盟保险业合作框架下,建立更加科学公平、反映新兴市场诉求的国际保险监管规则成为各方共识。下一步,将继续加强中国—东盟合作框架下保险业务规则方面的设计和创新,以服务保险业务开展为导向,不断出台更加符合新兴市场和业务实践的新规则,营造有利于不同国家和地区保险业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金融营商环境。

三是在机构层面扩大合作。当前广西积极发挥区域优势,通过强化要素集聚和基础设施建设,吸引一大批保险机构到广西设立中后台基地、面向东盟的区域总部和业务中心,初步形成了区域性涉外金融保险服务基地。下一步,银保监会将积极推动与东盟国家签署保险业监管合作谅解备忘录,既支持国内保险机构“走出去”,依法合规提供优质服务,也支持境外保险机构“走进来”,优化国内保险市场体系并推动中国—东盟区域内保险机构开展更多务实业务合作。

四是在产品层面创新联动。将保险纳入抗疫合作工具箱,推广疫苗保险、扩充保险责任、优化跨境赔付及医疗服务、支持抗疫物资稳产保供,通过产品创新不断提升保险业服务水平。进一步加大绿色保险、普惠保险、科技保险合作,扩大跨境车险、跨境人身保险试点规模,完善出口信用保险、航运保险保障,创新保险资金落地支持方式,服务中国—东盟经贸和人员往来。

广西作为面向东盟的开放前沿,通过保险业开放合作促进各领域的开放发展至关重要。

论坛上,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常务副主席秦如培倡议,综合运用财政、税收等激励政策,为东盟国家和地区保险机构到广西开设分支机构创造有利条件。支持国内保险机构以广西为支点,全面拓展面向东盟的保险业务。创新跨境保险服务平台,升级现有跨境保险服务点,继续设立面向东盟的保险产品与技术创新孵化基地、保险共性技术实验室等行业基础性平台,推动保险成果共享。

“应对亚洲气候和灾害风险是我们合作的优先领域。”新加坡金融管理局中国区首席代表张育龙表示,在世界自然灾害的影响中,亚洲是受影响比较严重的地方,但保险渗透率非常低,去年在亚洲发生的损失中只有12%能够得到保障,发达市场可以覆盖高达76%的损失。建议在各国之间建立更强大的跨境公共行业以及私人行业的伙伴关系,加强政府、行业、学术界整体能力,以部署更有效和拓展性的灾害融资解决方案。

韩国金融监督院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金日泰表示,为了克服保险业面临的全球风险,应汇聚思想、经验和智慧,提高保险监管标准,并且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框架之下加强绿色保险、普惠保险等方面的合作。

机遇与挑战并存

作为国家对外开放战略实施的重要参与者和践行者,中国保险企业要主动把握对外开放战略实施带来的机遇。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员王是业表示,在RCEP框架下,我国和其他14个缔约方作出了较高的开放承诺,将有效推动我国保险业的开放发展。一是显著降低国际市场准入障碍。二是将有利于我们国家保险企业“走出去”服务保险市场,特别是东盟国家的保险市场。三是推动我国企业“走出去”,直接面对行业的竞争和挑战。四是提升我国保险企业海外投资的便利化。

“东盟国家保险市场的发展潜力巨大。”中国太平副总经理李可东称,瑞士再保险的统计数据显示,在全球疫情冲击下,2020年,新加坡、泰国、印度尼西亚、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等东盟六国总保费收入1151亿美元,仍保持了2.47%的增长,高出全球平均水平两个百分点,是新兴市场中为数不多保持增长的地区,东盟保险市场在后疫情时代将具备极大的发展潜力。

李可东认为,中国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将首先惠及东盟各国。中国保险企业要加快开拓东盟市场,积极创新保险产品服务,参与跨境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科技能力和数字化水平建设,服务东盟国家经济社会稳定。

事实上,我国保险业在东盟国家既有良好的发展机遇,也会面临不少挑战。在王是业看来,中国保险企业在东盟国家开展业务面临四大风险:一是国别风险,在东盟国家投资,总体风险是上升的;二是保险公司自身的风险;三是数据及信息采集和传输的风险;四是绿色发展和碳排放的相关风险。

提升跨境业务能力

保险业聚焦东盟对外开放,应不断提升跨境保险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

从业务结构来看,目前面向东盟的跨境险种主要是出口信用保险、货物运输保险、出入境人员意外险、关税履约保证保险、跨境车辆保险。

“广西跨境保险业务存在风险覆盖面不足的问题。”北部湾财险副总裁王树军介绍,2019年,广西出口总额近2600亿元,但出口信用保险保障只有12%;东兴、凭祥出入境旅客超过1500万人次,但购买出境旅游意外险的人数不足1%;跨境车辆保险仍主要以边境口岸间的短途运输为主,陆地长途运输和海洋运输的覆盖面很小。

王树军认为,应进一步打造跨境保险交流与合作体。成立广西跨境保险联盟,统一与东盟国家保险企业签订保险技术服务协议,降低单一保险主体的成本和风险。还要加强跨境保险产品和服务创新。例如,把握跨境电商日渐普及的机遇,开发相应跨境电商产品,利用中南半岛世界谷仓的优势,探索开发跨境农业替代种植保险等。

国富人寿总裁储良表示,跨境人身险方面,重点客户人群主要包括境外务工人员、留学生、游客、商务人士等。应以意外险为突破口,综合推动医疗、中高端医疗、海外医疗险、紧急救援医疗险等多元化产品发展。

“对于出入境人员,除保险产品之外,还需要与保险紧密衔接的增值服务。在保险产品中融入配套的涵盖工作、生活、医疗、健康等相关服务,才是最适合最恰当的跨境保险。”储良说。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