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环境气候风险如何影响金融业(下)

发布时间:2021-09-14 08:11:40    作者: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编者按:

为帮助广大读者正确认识碳达峰、碳中和给银行业保险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大力发展绿色金融,中国银行保险报举办第六期中国银保大讲堂,主题为“碳中和背景下的中国绿色金融发展现状,气候变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及对金融机构金融体系风险分析及应对措施”。特约主讲嘉宾为清华大学绿色金融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高级研究员、中国保险业聚焦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助推绿色发展专家委员会委员孙天印。

□孙天印

风险分析

环境和气候风险分为转型风险和物理风险。气候物理风险是指各种与气候相关的自然灾害等极端气候事件(如台风、雨涝、干旱、高温、低温冰冻等)和长期气候变化(如气温变化、降雨量变化、海平面上升等)。转型风险是指要应对气候变化人为采取的政策变化,包括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前者表明,气候变化可以通过更为频繁和严重的灾害直接影响金融稳定。而后者意味着金融市场可能受到向低碳经济转型进程中时机和速度不确定性的不利影响。

两者的关系此消彼长,不采取有效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任由气候变化或者全球变暖进一步恶化,未来就会面临更多物理风险。相反,如果采取更收紧更强制性的转型措施,在短期内要承担比较多的转型风险。此外,两种风险会共存。物理风险已经在发生了,自然灾害的恶化会进一步演化。在转型风险方面,提出探索目标后,会改变各个行业的发展模式趋势。不管是哪种风险,首先影响的是实体企业。物理风险会导致企业财产的直接损失,导致企业运营的中断;转型风险会导致企业运营成本增加,利润降低。这些变化最终会导致偿付贷款能力的变化,对投资者回报能力的变化,保险产品定价的变化。这些风险聚集起来,就会形成金融体系的风险。常见的风险是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法律风险等。

开展环境气候风险分析的目的是什么呢?

从金融机构的角度讲,通过环境气候风险分析,可以识别和量化环境气候因素所引发的金融风险,以及可能创造的潜在投资机会,来避免经济损失和金融风险,也可以获取额外的潜在收益。从监管体系来讲,监管机构希望可以通过环境气候风险分析来识别和防范风险,防止超预期损失的发生。欧洲央行在这方面比较先进,特别是英格兰银行、荷兰银行、法国银行等。它们针对自己国家的经济结构特点,或者所处的地理位置特点,做了很多前瞻性工作。比如英格兰银行最早做洪水风险防范,那里属于沿海地区,气候变化导致海平面上升,降雨量较多,对房产、保险等行业影响很大。挪威是以化石能源为重要出口商品的国家,他们就分析了化石能源所承受的压力。

气候恶化会导致台风的频率和强度加剧,会导致房产价值破坏增多,维修费用增加,以及大众对灾害频发地区兴趣减少,从而导致房产价格降低,影响当地居民收入。比如发生台风会导致企业停产停工,导致经济状况恶化,影响人们的收入。这是房贷还款违约模型的重要因子,也是物理风险分析模型的框架。金融机构要把未来温度上升因素纳入模型来预测未来自然灾害发生的场景。以台风为例,研究我国过去几十年在沿海地区发生台风的轨迹、强度,在此基础上通过技术处理手段把台风模拟出来处理成风带,再通过这种随机的过程模拟未来它可能发生的位置、路径,在整体上能够预测我国未来沿海地区台风的分布情况。把这一模型与银行违约率或者投资的估值模型、保险的精算模型对接起来。巨灾模型产出导致GDP的变化,对企业来讲是对营业收入成本利润的影响,所以要建立易损性模块,毕竟在同级的台风灾害中,钢结构的建筑、木结构的建筑和混凝土的建筑,受到损失程度不一样。

应对措施

要将气候变化融入公司战略和公司治理架构中。一些金融机构已经制定了路线图和时间表,以便于发展可持续金融和解决与气候相关的风险。德意志银行在2018年成立了可持续发展委员会,作为董事会的主要咨询机构,它来推动该机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整合。到2020年,德意志银行将管理层的薪酬与可持续发展目标联系起来,加强激励机制。该行同时成立了由首席执行官担任主席的新的可持续发展委员会,重视程度加强。国内的海通国际证券宣布到2025年要实现自身机构运营的碳中和。一些金融机构把气候相关的风险纳入风险管理体系和定价体系。很多银行保险机构资管风险管理团队已经开发出识别、评估监测和报告与气候相关的风险应对方法,这些组织的业务部门将这个环境和气候风险管理要求纳入它的运营。为了应对对冲风险气候风险,金融机构加大对新能源清洁技术企业的敞口来对冲。要定期披露碳足迹和气候风险敞口。这对金融机构来讲有两个好处,一是应对不断收紧和加强的监管要求,二是不断监测自身的风险窗口,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管理工具。同时,它们为现有的高碳客户提供转型咨询和转型融资投融资产品,帮助高端客户实现转型。

其他研究方向

第一,金融机构碳核算研究。金融机构碳核算分两部分:一是自身运营,碳排放主要包括范围一和范围二。公共用车烧油或者电力、暖气,直接燃烧属于范围一,电力暖气属于范围二。二是持有的金融资产或者有金融业务往来资产的碳排放,这属于金融机构的范围三,但金融资产本身也是分为范围一、范围二、范围三,目前还没有很多金融机构计算这方面碳排放,相关的标准比较缺乏。

第二,转型路径的目标转型研究。对国家或者地方经济宏观经济的影响评估,要调整经济结构、能源结构。在这个过程中,转型路径要实现它的目标,转型路径不一样,地方决策者需要了解哪种转型路径对当地的宏观经济影响最小,从而采取比较低成本的一种转型路径。

第三,转型金融机制的研究。解决高碳资产向低碳转型的金融支持方案研究,这方面除了转贷款以外,还有通过股权置换、国际或者多边金融机构低成本融资,把高碳资产的股权购买过来。

第四,生物多样性损失研究。生态跟金融稳定是关联关系,今年10月份,我国要举办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这是生物多样性领域最重要的国际会议,会影响到未来很多国家生态保护政策的出台和框架,所以也会影响到金融机构。为什么要关注生物多样性跟金融机构的影响呢?跟气候变化一样,生产经营活动很大程度上依赖生态所提供的各种服务,生态服务的服务量在过去几十年已经大幅减少,快到了临界点,这就直接影响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了。如果再不重视,实体经济就会受到影响,金融机构就会受到影响。

第五,转型的角度研究。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召开后,各国可能会出台很多限制性政策,以前那些经营活动行为规范不受到惩罚,它的外部性没有纳入定价体系的话,未来可能会纳入定价体系,形成所谓的转型风险。荷兰的央行在这方面已经做了工作,把银行、保险、资管等方面的资产分布行业列出,然后再分析这些行业对各种生态服务依赖的关系,来评判他们的产业金融体系对各种生态系统的一个依赖程度,一旦生态体系坏掉,金融资产或者金融稳定会受到一定程度影响。

(记者 王方琪/整理)

 

相关链接:温室气体排放

温室气体排放,造成温室效应,使全球气温上升。地球在吸收太阳辐射的同时,本身也向外层空间辐射热量,其热辐射以3~30μm的长波红外线为主。当这样的长波辐射进入大气层时,易被某些分子量较大、极性较强的气体分子所吸收。由于红外线的能量较低,不足以导致分子键能的断裂,因此气体分子吸收红外线辐射后没有化学反应发生,而只是阻挡热量自地球向外逃逸,相当于地球和外层空间的一个绝热层,即“温室”的作用。大气中某些微量组分对地球长波辐射吸收作用使近地面热量得以保持,从而导致全球气温升高的现象被称为温室效应。

由于人类活动或者自然形成的温室气体,主要包括水蒸气、氟利昂、二氧化碳、氧化亚氮、甲烷、臭氧、氢氟碳化物、全氟碳化物、六氟化硫等。

温室气体排放来源多为世界重工业发展产生、汽车尾气等,温室气体一旦超出大气标准,便会造成温室效应,使全球气温上升,威胁人类生存。因此,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已成为全人类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

导致温室效应的大气微量组分被称为温室气体。水蒸气和大气中早已存在的二氧化碳是天然的温室气体。正是在它们的作用下,才形成了对地球生物最适宜的环境温度,从而使得生命能够在地球上生存和繁衍,假如没有大气层和这些天然的温室气体,地球的表面温度将比现在低33℃,人类和大多数动植物将面临生存危机。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对能源的过度使用和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造成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以极快的速度增长。

所谓“辐射强迫”是指由于大气中某种因素(如温室气体浓度、气溶胶水平等)的改变引起的对流层顶向下的净辐射通量的变化。如果有辐射强迫存在,地球—大气系统将通过调整温度来达到新的能量平衡,从而导致地球温度的上升或下降。

2021年8月9日,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的报告指出,由于全球变暖,以前每50年才发生一次的极端热浪现在预计每10年发生一次,而倾盆大雨和干旱也变得更加频繁。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称该报告为“人类的红色警报”,指出“全球变暖正影响地球上的每个地区,其中许多变化变得不可逆转”。他表示:“警钟震耳欲聋,证据是无可辩驳的:化石燃料燃烧和森林砍伐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正扼杀我们的星球,并使数十亿人面临直接风险。”

报道称,该报告明确将气温上升归咎于温室气体排放,同时指出,减缓并最终扭转变暖的唯一方法是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到零。报告称,除非采取即时、迅速和大规模的减排,全球平均气温在未来20年将上升超过1.5℃的临界点。


环境气候风险如何影响金融业(下)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时间:2021-09-14

编者按:

为帮助广大读者正确认识碳达峰、碳中和给银行业保险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大力发展绿色金融,中国银行保险报举办第六期中国银保大讲堂,主题为“碳中和背景下的中国绿色金融发展现状,气候变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及对金融机构金融体系风险分析及应对措施”。特约主讲嘉宾为清华大学绿色金融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高级研究员、中国保险业聚焦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助推绿色发展专家委员会委员孙天印。

□孙天印

风险分析

环境和气候风险分为转型风险和物理风险。气候物理风险是指各种与气候相关的自然灾害等极端气候事件(如台风、雨涝、干旱、高温、低温冰冻等)和长期气候变化(如气温变化、降雨量变化、海平面上升等)。转型风险是指要应对气候变化人为采取的政策变化,包括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前者表明,气候变化可以通过更为频繁和严重的灾害直接影响金融稳定。而后者意味着金融市场可能受到向低碳经济转型进程中时机和速度不确定性的不利影响。

两者的关系此消彼长,不采取有效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任由气候变化或者全球变暖进一步恶化,未来就会面临更多物理风险。相反,如果采取更收紧更强制性的转型措施,在短期内要承担比较多的转型风险。此外,两种风险会共存。物理风险已经在发生了,自然灾害的恶化会进一步演化。在转型风险方面,提出探索目标后,会改变各个行业的发展模式趋势。不管是哪种风险,首先影响的是实体企业。物理风险会导致企业财产的直接损失,导致企业运营的中断;转型风险会导致企业运营成本增加,利润降低。这些变化最终会导致偿付贷款能力的变化,对投资者回报能力的变化,保险产品定价的变化。这些风险聚集起来,就会形成金融体系的风险。常见的风险是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法律风险等。

开展环境气候风险分析的目的是什么呢?

从金融机构的角度讲,通过环境气候风险分析,可以识别和量化环境气候因素所引发的金融风险,以及可能创造的潜在投资机会,来避免经济损失和金融风险,也可以获取额外的潜在收益。从监管体系来讲,监管机构希望可以通过环境气候风险分析来识别和防范风险,防止超预期损失的发生。欧洲央行在这方面比较先进,特别是英格兰银行、荷兰银行、法国银行等。它们针对自己国家的经济结构特点,或者所处的地理位置特点,做了很多前瞻性工作。比如英格兰银行最早做洪水风险防范,那里属于沿海地区,气候变化导致海平面上升,降雨量较多,对房产、保险等行业影响很大。挪威是以化石能源为重要出口商品的国家,他们就分析了化石能源所承受的压力。

气候恶化会导致台风的频率和强度加剧,会导致房产价值破坏增多,维修费用增加,以及大众对灾害频发地区兴趣减少,从而导致房产价格降低,影响当地居民收入。比如发生台风会导致企业停产停工,导致经济状况恶化,影响人们的收入。这是房贷还款违约模型的重要因子,也是物理风险分析模型的框架。金融机构要把未来温度上升因素纳入模型来预测未来自然灾害发生的场景。以台风为例,研究我国过去几十年在沿海地区发生台风的轨迹、强度,在此基础上通过技术处理手段把台风模拟出来处理成风带,再通过这种随机的过程模拟未来它可能发生的位置、路径,在整体上能够预测我国未来沿海地区台风的分布情况。把这一模型与银行违约率或者投资的估值模型、保险的精算模型对接起来。巨灾模型产出导致GDP的变化,对企业来讲是对营业收入成本利润的影响,所以要建立易损性模块,毕竟在同级的台风灾害中,钢结构的建筑、木结构的建筑和混凝土的建筑,受到损失程度不一样。

应对措施

要将气候变化融入公司战略和公司治理架构中。一些金融机构已经制定了路线图和时间表,以便于发展可持续金融和解决与气候相关的风险。德意志银行在2018年成立了可持续发展委员会,作为董事会的主要咨询机构,它来推动该机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整合。到2020年,德意志银行将管理层的薪酬与可持续发展目标联系起来,加强激励机制。该行同时成立了由首席执行官担任主席的新的可持续发展委员会,重视程度加强。国内的海通国际证券宣布到2025年要实现自身机构运营的碳中和。一些金融机构把气候相关的风险纳入风险管理体系和定价体系。很多银行保险机构资管风险管理团队已经开发出识别、评估监测和报告与气候相关的风险应对方法,这些组织的业务部门将这个环境和气候风险管理要求纳入它的运营。为了应对对冲风险气候风险,金融机构加大对新能源清洁技术企业的敞口来对冲。要定期披露碳足迹和气候风险敞口。这对金融机构来讲有两个好处,一是应对不断收紧和加强的监管要求,二是不断监测自身的风险窗口,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管理工具。同时,它们为现有的高碳客户提供转型咨询和转型融资投融资产品,帮助高端客户实现转型。

其他研究方向

第一,金融机构碳核算研究。金融机构碳核算分两部分:一是自身运营,碳排放主要包括范围一和范围二。公共用车烧油或者电力、暖气,直接燃烧属于范围一,电力暖气属于范围二。二是持有的金融资产或者有金融业务往来资产的碳排放,这属于金融机构的范围三,但金融资产本身也是分为范围一、范围二、范围三,目前还没有很多金融机构计算这方面碳排放,相关的标准比较缺乏。

第二,转型路径的目标转型研究。对国家或者地方经济宏观经济的影响评估,要调整经济结构、能源结构。在这个过程中,转型路径要实现它的目标,转型路径不一样,地方决策者需要了解哪种转型路径对当地的宏观经济影响最小,从而采取比较低成本的一种转型路径。

第三,转型金融机制的研究。解决高碳资产向低碳转型的金融支持方案研究,这方面除了转贷款以外,还有通过股权置换、国际或者多边金融机构低成本融资,把高碳资产的股权购买过来。

第四,生物多样性损失研究。生态跟金融稳定是关联关系,今年10月份,我国要举办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这是生物多样性领域最重要的国际会议,会影响到未来很多国家生态保护政策的出台和框架,所以也会影响到金融机构。为什么要关注生物多样性跟金融机构的影响呢?跟气候变化一样,生产经营活动很大程度上依赖生态所提供的各种服务,生态服务的服务量在过去几十年已经大幅减少,快到了临界点,这就直接影响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了。如果再不重视,实体经济就会受到影响,金融机构就会受到影响。

第五,转型的角度研究。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召开后,各国可能会出台很多限制性政策,以前那些经营活动行为规范不受到惩罚,它的外部性没有纳入定价体系的话,未来可能会纳入定价体系,形成所谓的转型风险。荷兰的央行在这方面已经做了工作,把银行、保险、资管等方面的资产分布行业列出,然后再分析这些行业对各种生态服务依赖的关系,来评判他们的产业金融体系对各种生态系统的一个依赖程度,一旦生态体系坏掉,金融资产或者金融稳定会受到一定程度影响。

(记者 王方琪/整理)

 

相关链接:温室气体排放

温室气体排放,造成温室效应,使全球气温上升。地球在吸收太阳辐射的同时,本身也向外层空间辐射热量,其热辐射以3~30μm的长波红外线为主。当这样的长波辐射进入大气层时,易被某些分子量较大、极性较强的气体分子所吸收。由于红外线的能量较低,不足以导致分子键能的断裂,因此气体分子吸收红外线辐射后没有化学反应发生,而只是阻挡热量自地球向外逃逸,相当于地球和外层空间的一个绝热层,即“温室”的作用。大气中某些微量组分对地球长波辐射吸收作用使近地面热量得以保持,从而导致全球气温升高的现象被称为温室效应。

由于人类活动或者自然形成的温室气体,主要包括水蒸气、氟利昂、二氧化碳、氧化亚氮、甲烷、臭氧、氢氟碳化物、全氟碳化物、六氟化硫等。

温室气体排放来源多为世界重工业发展产生、汽车尾气等,温室气体一旦超出大气标准,便会造成温室效应,使全球气温上升,威胁人类生存。因此,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已成为全人类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

导致温室效应的大气微量组分被称为温室气体。水蒸气和大气中早已存在的二氧化碳是天然的温室气体。正是在它们的作用下,才形成了对地球生物最适宜的环境温度,从而使得生命能够在地球上生存和繁衍,假如没有大气层和这些天然的温室气体,地球的表面温度将比现在低33℃,人类和大多数动植物将面临生存危机。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对能源的过度使用和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造成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以极快的速度增长。

所谓“辐射强迫”是指由于大气中某种因素(如温室气体浓度、气溶胶水平等)的改变引起的对流层顶向下的净辐射通量的变化。如果有辐射强迫存在,地球—大气系统将通过调整温度来达到新的能量平衡,从而导致地球温度的上升或下降。

2021年8月9日,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的报告指出,由于全球变暖,以前每50年才发生一次的极端热浪现在预计每10年发生一次,而倾盆大雨和干旱也变得更加频繁。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称该报告为“人类的红色警报”,指出“全球变暖正影响地球上的每个地区,其中许多变化变得不可逆转”。他表示:“警钟震耳欲聋,证据是无可辩驳的:化石燃料燃烧和森林砍伐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正扼杀我们的星球,并使数十亿人面临直接风险。”

报道称,该报告明确将气温上升归咎于温室气体排放,同时指出,减缓并最终扭转变暖的唯一方法是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到零。报告称,除非采取即时、迅速和大规模的减排,全球平均气温在未来20年将上升超过1.5℃的临界点。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