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第一书记的乡村振兴“密码”

发布时间:2021-09-17 09:46:02    作者: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崔振科 记者 于晗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伽师县古勒鲁克乡托万拜什塔木村曾是深度贫困村,全村288户1134人,近一半是建档立卡贫困户。由于土地盐碱化严重,加上农业生产极度缺水,水质较差,过去的很多年里,村民几乎种什么都很难丰收。种上棉花,坐等收成俨然成为大多数村民的无奈之举。

如今的托万拜什塔木村却是种植业、养殖业齐头并进,几乎家家有就业,户户有增收。2019年底,该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纯收入1万元以上,实现了整村脱贫退出。退出后的托万拜什塔木村并没有停止加快发展的步伐,牢牢扭住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区地县乡党委和政府各项部署要求,持续抓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先后被评为美丽乡村示范村、自治区文明村镇、自治区乡村振兴示范村等。

为何会有如此大的变化?兴业银行乌鲁木齐分行驻伽师县古勒鲁克乡托万拜什塔木村第一书记张清宇道出了该村的振兴“密码”。

密码一:找准症结 精准发力

2018年2月,时任兴业银行乌鲁木齐分行特殊资产管理部副总经理的张清宇主动申请来到托万拜什塔木村。“来之前做足了功课,知道村里条件较差,不过到这里后,仍觉得不可思议。”张清宇说,在建的富民安居房这儿一栋、那儿一栋,缺少规划,村里除了主干道是柏油路,剩下的全是土路,车子驶过,沙尘扬起,几乎什么都看不见。

接下来的经历更让张清宇深感责任重大。

到村里第一天,在村口偶遇一位80多岁的老人。老人抓着他的手,满怀期待地说:“你们来了,我们的日子也有了奔头。”

当天晚上,张清宇失眠了。

组织的信任、村民的希望,让他既满怀信心却又忐忑不安。在张清宇看来,眼下也是考验自己的时刻,必须要干好。

“怎么干?”是摆在他面前的首要问题。张清宇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摸情况、找症结,理清发展思路。他和当地“访惠聚”驻村工作队、村“两委”一起深入田间地头、农户家中,逐户逐人了解情况。

“经过多年的帮扶,剩下的贫困对象全是难啃的‘硬骨头’,脱贫难度大,同时还得防止已经脱贫群众返贫。”张清宇说,想要啃下“硬骨头”,必须精准施策、精准发力。

在全面掌握该村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张清宇在村里牵头成立了扶贫工作站,建立了包括第一书记、书记助理、驻村工作队、村干部在内的专职脱贫攻坚专班,重点了解贫困户基本情况及致贫原因,制定托万拜什塔木村2018年至2020年的脱贫攻坚实施方案,因户因人落实,确保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

密码二:稳定就业 发展产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人民群众改善生活的基本前提和基本途径。结合托万拜什塔木村实际,张清宇将“一户一就业”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切入点,千方百计解决群众就业问题。然而,解决群众就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因受教育程度较低,很多村民不愿意外出就业。一些有就业意愿的村民,却又因家里老人、小孩需要照顾,无法外出就业。

“很多时候,思想工作做好了,出发前村民临时变卦。”说起这些,张清宇有些无奈,不过他没有退缩。

一边协调县内外企业,一边深入贫困户家中,挨家挨户做工作,积极推动群众外出就业,组织贫困群众到北疆东疆就业。同时和驻村工作队、村“两委”一起加快推进卫星工厂建设,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落户卫星工厂,帮助不能外出的贫困户就近就地就业。目前,在卫星工厂就业村民已达60人,人均增收1500元左右。

针对家里有老人、小孩需要照顾的,张清宇协调驻村工作队、村“两委”在村里建成托幼所、农村幸福大院,解决就业群众后顾之忧,让他们安心工作生活。

摘掉了贫困帽子,张清宇并没有感到放松,如何能够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也是一项重大挑战。

托万拜什塔木村现有耕地面积4611亩,群众主要靠种植伽师瓜、小麦等作物增收,亩均收益不高。张清宇了解到,种植西梅收益较其他作物高很多,村里能否把种植西梅作为乡村振兴的产业,力争形成产业规模和品牌效益。

为此,张清宇邀请新疆农业科学院专家,现场检测土质,水质,并一一解答了村民的疑问。张清宇还带领村里的种植大户、技术带头人到邻乡西梅地里实地参观。

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来自全国各地的客商抢购西梅的场景让托万拜什塔木村前来参观的村民惊呆了。

托万拜什塔木村村民麦麦提还没回到村里就喊着要把闲置的土地全部种上西梅。仅2018年,托万拜什塔木村就种植了180亩西梅。2021年,该村西梅种植达2100亩。

8月正是西梅成熟的季节,托万拜什塔木村种植的西梅已陆续挂果,田间地头,一派忙碌的景象,喜悦早已洋溢在每个村民脸上。

密码三:建强党建 凝聚民心

驻村以来,张清宇始终坚持发挥基层党建在脱贫攻坚中的战斗堡垒作用。

几年前,托万拜什塔木村村委会房屋老旧,日常办公全部集中在一间房子,拥挤不堪。村民来办事也常常需要排队等候,办事效率低。为建强基层党组织阵地,2018年4月,张清宇向兴业银行乌鲁木齐分行党委申请支持村委会基础设施建设。当年8月,投资17万余元的暖气建设工程和下水道改造工程如期完成。张清宇对村委会进行重新规划,群众工作站、扶贫工作站、会议室、图书室、村民活动中心等一应俱全,办公设备焕然一新。

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张清宇发动群众推荐有责任心、敢担当的年轻人充实到村“两委”班子中。目前村“两委”班子中大专以上学历3人。同时,他还将优秀致富带头人、自主创业的年轻人等作为重点培养考察对象。3年来,村党支部共收到入党申请书60份,培养入党积极分子39人,发展党员12人。

“一人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是富。”在党员的带动下,村里的养殖能手、致富带头人也纷纷行动起来。2018年,该村成立了养殖规模在1000只羊、100头牛的养殖专业合作社,带动2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稳定增收,目前正在进行全村牛羊托管分红的试点工作。

不仅如此,2019年,张清宇还自筹资金近40万元,创办了村级小型预制品厂和50万尾草鱼的水产养殖厂,开发了多个就业岗位,解决了村“两委”无钱办事的难题。

“发展村集体经济,不仅有利于增强基层群众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也是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抓手。” 张清宇说。2020年底,托万拜什塔木村集体收入10万余元。

今天,再次走进托万拜什塔木村,一个个助农增收的项目、一张张乡村发展的“成绩单”、一句句发自肺腑的感谢话,是对张清宇驻村3年来最好的见证,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明显增强。


第一书记的乡村振兴“密码”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时间:2021-09-17

□崔振科 记者 于晗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伽师县古勒鲁克乡托万拜什塔木村曾是深度贫困村,全村288户1134人,近一半是建档立卡贫困户。由于土地盐碱化严重,加上农业生产极度缺水,水质较差,过去的很多年里,村民几乎种什么都很难丰收。种上棉花,坐等收成俨然成为大多数村民的无奈之举。

如今的托万拜什塔木村却是种植业、养殖业齐头并进,几乎家家有就业,户户有增收。2019年底,该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纯收入1万元以上,实现了整村脱贫退出。退出后的托万拜什塔木村并没有停止加快发展的步伐,牢牢扭住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区地县乡党委和政府各项部署要求,持续抓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先后被评为美丽乡村示范村、自治区文明村镇、自治区乡村振兴示范村等。

为何会有如此大的变化?兴业银行乌鲁木齐分行驻伽师县古勒鲁克乡托万拜什塔木村第一书记张清宇道出了该村的振兴“密码”。

密码一:找准症结 精准发力

2018年2月,时任兴业银行乌鲁木齐分行特殊资产管理部副总经理的张清宇主动申请来到托万拜什塔木村。“来之前做足了功课,知道村里条件较差,不过到这里后,仍觉得不可思议。”张清宇说,在建的富民安居房这儿一栋、那儿一栋,缺少规划,村里除了主干道是柏油路,剩下的全是土路,车子驶过,沙尘扬起,几乎什么都看不见。

接下来的经历更让张清宇深感责任重大。

到村里第一天,在村口偶遇一位80多岁的老人。老人抓着他的手,满怀期待地说:“你们来了,我们的日子也有了奔头。”

当天晚上,张清宇失眠了。

组织的信任、村民的希望,让他既满怀信心却又忐忑不安。在张清宇看来,眼下也是考验自己的时刻,必须要干好。

“怎么干?”是摆在他面前的首要问题。张清宇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摸情况、找症结,理清发展思路。他和当地“访惠聚”驻村工作队、村“两委”一起深入田间地头、农户家中,逐户逐人了解情况。

“经过多年的帮扶,剩下的贫困对象全是难啃的‘硬骨头’,脱贫难度大,同时还得防止已经脱贫群众返贫。”张清宇说,想要啃下“硬骨头”,必须精准施策、精准发力。

在全面掌握该村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张清宇在村里牵头成立了扶贫工作站,建立了包括第一书记、书记助理、驻村工作队、村干部在内的专职脱贫攻坚专班,重点了解贫困户基本情况及致贫原因,制定托万拜什塔木村2018年至2020年的脱贫攻坚实施方案,因户因人落实,确保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

密码二:稳定就业 发展产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人民群众改善生活的基本前提和基本途径。结合托万拜什塔木村实际,张清宇将“一户一就业”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切入点,千方百计解决群众就业问题。然而,解决群众就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因受教育程度较低,很多村民不愿意外出就业。一些有就业意愿的村民,却又因家里老人、小孩需要照顾,无法外出就业。

“很多时候,思想工作做好了,出发前村民临时变卦。”说起这些,张清宇有些无奈,不过他没有退缩。

一边协调县内外企业,一边深入贫困户家中,挨家挨户做工作,积极推动群众外出就业,组织贫困群众到北疆东疆就业。同时和驻村工作队、村“两委”一起加快推进卫星工厂建设,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落户卫星工厂,帮助不能外出的贫困户就近就地就业。目前,在卫星工厂就业村民已达60人,人均增收1500元左右。

针对家里有老人、小孩需要照顾的,张清宇协调驻村工作队、村“两委”在村里建成托幼所、农村幸福大院,解决就业群众后顾之忧,让他们安心工作生活。

摘掉了贫困帽子,张清宇并没有感到放松,如何能够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也是一项重大挑战。

托万拜什塔木村现有耕地面积4611亩,群众主要靠种植伽师瓜、小麦等作物增收,亩均收益不高。张清宇了解到,种植西梅收益较其他作物高很多,村里能否把种植西梅作为乡村振兴的产业,力争形成产业规模和品牌效益。

为此,张清宇邀请新疆农业科学院专家,现场检测土质,水质,并一一解答了村民的疑问。张清宇还带领村里的种植大户、技术带头人到邻乡西梅地里实地参观。

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来自全国各地的客商抢购西梅的场景让托万拜什塔木村前来参观的村民惊呆了。

托万拜什塔木村村民麦麦提还没回到村里就喊着要把闲置的土地全部种上西梅。仅2018年,托万拜什塔木村就种植了180亩西梅。2021年,该村西梅种植达2100亩。

8月正是西梅成熟的季节,托万拜什塔木村种植的西梅已陆续挂果,田间地头,一派忙碌的景象,喜悦早已洋溢在每个村民脸上。

密码三:建强党建 凝聚民心

驻村以来,张清宇始终坚持发挥基层党建在脱贫攻坚中的战斗堡垒作用。

几年前,托万拜什塔木村村委会房屋老旧,日常办公全部集中在一间房子,拥挤不堪。村民来办事也常常需要排队等候,办事效率低。为建强基层党组织阵地,2018年4月,张清宇向兴业银行乌鲁木齐分行党委申请支持村委会基础设施建设。当年8月,投资17万余元的暖气建设工程和下水道改造工程如期完成。张清宇对村委会进行重新规划,群众工作站、扶贫工作站、会议室、图书室、村民活动中心等一应俱全,办公设备焕然一新。

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张清宇发动群众推荐有责任心、敢担当的年轻人充实到村“两委”班子中。目前村“两委”班子中大专以上学历3人。同时,他还将优秀致富带头人、自主创业的年轻人等作为重点培养考察对象。3年来,村党支部共收到入党申请书60份,培养入党积极分子39人,发展党员12人。

“一人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是富。”在党员的带动下,村里的养殖能手、致富带头人也纷纷行动起来。2018年,该村成立了养殖规模在1000只羊、100头牛的养殖专业合作社,带动2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稳定增收,目前正在进行全村牛羊托管分红的试点工作。

不仅如此,2019年,张清宇还自筹资金近40万元,创办了村级小型预制品厂和50万尾草鱼的水产养殖厂,开发了多个就业岗位,解决了村“两委”无钱办事的难题。

“发展村集体经济,不仅有利于增强基层群众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也是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抓手。” 张清宇说。2020年底,托万拜什塔木村集体收入10万余元。

今天,再次走进托万拜什塔木村,一个个助农增收的项目、一张张乡村发展的“成绩单”、一句句发自肺腑的感谢话,是对张清宇驻村3年来最好的见证,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明显增强。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