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刘珺:绿色金融面临“七重七轻”

发布时间:2021-10-25 08:27:32    作者: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实习记者 许予朋

10月21日,在2021金融街论坛年会“绿色金融支持生态文明发展与全球合作”分论坛上,交通银行行长刘珺在演讲中指出,与发达经济体绿色金融发展起步较早、产品丰富度较高、体系较为完备相比,中国的绿色金融主要存在“重融资、轻投资”等七个方面问题,应加快标准、市场、产品、参与者、数字化等五个方面的要素完善。

刘珺认为,加快发展绿色金融,从全球来说是服务绿色经济的重要手段,从中国来说也是当前及未来贯彻落实金融工作“三大任务”的重要途径。与发达经济体绿色金融发展情况相比,中国的绿色金融存在的问题可以概括为“七重七轻”:

一是重融资,轻投资。低碳转型技术存在不同的技术成熟度,银行贷款目前无法覆盖技术成熟度相对较低、但具有发展潜力的技术,投资的支持作用亟待发挥。

二是重新技术,轻旧动力。目前资金追逐新技术成为常态,对旧动力则不乏“一刀切”的运动式“减碳”现象,造成的负面效果影响了民众对绿色经济的正面认识。

三是重增量突破,轻存量转型。对于大多数金融机构来说,在拓展新兴领域绿色金融业务的同时,必须重视存量业务续作对“旧”能源转型升级的促进作用。

四是重增速,轻规模。绿色贷款增速较高,但占贷款总量的比重还较低。截至2021年6月末,所有金融机构绿色贷款余额同比增速26.5%,但占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的比重仅7.5%。

五是重间接融资,轻直接融资。目前绿色金融主要以绿色贷款为主,其他绿色金融业务的规模仍相对较小。近年来,中国绿色债券存量规模已位居全球第二,但绿债发行量仅占国内债券全部发行量的2%左右。

六是重物理资产,轻数据和虚拟资产。实务中,不少银行仍拘泥于将实物资产作为抵质押品,忽视了绿色企业的核心技术以及环境权益等无形资产作为优质抵质押品的广阔前景。

七是重产业链金融,轻系统集成。现实中的绿色金融发展,仍拘泥于支持特定行业或产业链,跨产业、跨行业、一体化、综合性绿色金融解决方案的设计能力和交付能力亟待进一步提升。

针对上述七个问题,刘珺表示,下一步,要加快绿色金融在标准、市场、产品、参与者、数字化等五个方面的要素完善。在标准上,要形成与目标相一致的可测量的标准体系,有效防范“洗绿”等伪绿色经济行为。在市场上,要有绿色金融产品的多层次交易与流通市场。在产品上,既要有绿色贷款、绿色保险、绿色理财等传统产品,也要加快创新,发展碳排放权等金融衍生品。在参与者方面,要形成国内外有效合作、各部门紧密配合、各领域协同推进、参与机构广泛多样的多元格局。在数字化方面,碳足迹本身就是数字化的,数字化与绿色经济、绿色金融并肩而行,要继续发挥好绿色金融与生俱来的数字化基因,运用好技术手段,更好服务绿色转型和“双碳”目标。


刘珺:绿色金融面临“七重七轻”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时间:2021-10-25

□实习记者 许予朋

10月21日,在2021金融街论坛年会“绿色金融支持生态文明发展与全球合作”分论坛上,交通银行行长刘珺在演讲中指出,与发达经济体绿色金融发展起步较早、产品丰富度较高、体系较为完备相比,中国的绿色金融主要存在“重融资、轻投资”等七个方面问题,应加快标准、市场、产品、参与者、数字化等五个方面的要素完善。

刘珺认为,加快发展绿色金融,从全球来说是服务绿色经济的重要手段,从中国来说也是当前及未来贯彻落实金融工作“三大任务”的重要途径。与发达经济体绿色金融发展情况相比,中国的绿色金融存在的问题可以概括为“七重七轻”:

一是重融资,轻投资。低碳转型技术存在不同的技术成熟度,银行贷款目前无法覆盖技术成熟度相对较低、但具有发展潜力的技术,投资的支持作用亟待发挥。

二是重新技术,轻旧动力。目前资金追逐新技术成为常态,对旧动力则不乏“一刀切”的运动式“减碳”现象,造成的负面效果影响了民众对绿色经济的正面认识。

三是重增量突破,轻存量转型。对于大多数金融机构来说,在拓展新兴领域绿色金融业务的同时,必须重视存量业务续作对“旧”能源转型升级的促进作用。

四是重增速,轻规模。绿色贷款增速较高,但占贷款总量的比重还较低。截至2021年6月末,所有金融机构绿色贷款余额同比增速26.5%,但占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的比重仅7.5%。

五是重间接融资,轻直接融资。目前绿色金融主要以绿色贷款为主,其他绿色金融业务的规模仍相对较小。近年来,中国绿色债券存量规模已位居全球第二,但绿债发行量仅占国内债券全部发行量的2%左右。

六是重物理资产,轻数据和虚拟资产。实务中,不少银行仍拘泥于将实物资产作为抵质押品,忽视了绿色企业的核心技术以及环境权益等无形资产作为优质抵质押品的广阔前景。

七是重产业链金融,轻系统集成。现实中的绿色金融发展,仍拘泥于支持特定行业或产业链,跨产业、跨行业、一体化、综合性绿色金融解决方案的设计能力和交付能力亟待进一步提升。

针对上述七个问题,刘珺表示,下一步,要加快绿色金融在标准、市场、产品、参与者、数字化等五个方面的要素完善。在标准上,要形成与目标相一致的可测量的标准体系,有效防范“洗绿”等伪绿色经济行为。在市场上,要有绿色金融产品的多层次交易与流通市场。在产品上,既要有绿色贷款、绿色保险、绿色理财等传统产品,也要加快创新,发展碳排放权等金融衍生品。在参与者方面,要形成国内外有效合作、各部门紧密配合、各领域协同推进、参与机构广泛多样的多元格局。在数字化方面,碳足迹本身就是数字化的,数字化与绿色经济、绿色金融并肩而行,要继续发挥好绿色金融与生俱来的数字化基因,运用好技术手段,更好服务绿色转型和“双碳”目标。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